在新能源时代,储能系统与动力电池已成为能源转型的关键环节。无论是大型储能电站,还是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,都需要面对一个共同的挑战——如何实现高电流、高可靠性的安全连接。
在众多焊接工艺中,超声波金属焊接因其低能耗、无焊料、高强度的特性,正逐渐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选择。
为什么大电流传输对焊接要求如此严苛?
储能系统和动力电池通常承载较高的工作电流,这意味着:
(1)焊点必须具备极低的接触电阻,否则容易产生发热,影响能效。
(2)连接必须长期稳定,在频繁充放电、温度波动和振动环境下不易松脱或失效。
(3)结构需兼顾轻量化与高强度,为整包电池的能量密度与安全性提供支撑。
传统焊接方式往往需要焊料,容易带来额外热影响、材料不一致、甚至残留污染,而这正是超声波焊接可以有效规避的问题。
超声波金属焊接通过高频振动,使焊接面分子级别相互结合,实现无焊料、低热影响、强度高的金属连接,其核心优势包括:
(1)物理焊接:不依赖焊锡、助焊剂,避免有害残留。
(2)低热输入:不破坏电池内部结构,适合热敏感材料。
(3)导电性优异:焊接界面致密均匀,满足大电流传输。
(4)效率高、适应性强:可快速完成焊接,并支持不同金属组合与线束规格。
超声波焊接机已广泛用于:
(1)动力电池极耳与汇流排连接:确保大电流稳定传输。
(2)储能模组母排焊接:支持长时间高负载运行。
(3)高压线束端子焊接:减少电阻,提高整体导电性能。
这些应用中,焊点不仅要满足日常运行,还要经受住长时间循环、复杂工况的考验。
采用超声波焊接,不仅提升了连接安全性,也为制造企业带来多重价值:
(1)减少后期维护与返修:稳定焊点意味着更少的隐患。
(2)助力降本增效:无需焊料,降低耗材成本,同时减少加工步骤。
(3)契合绿色制造趋势:更环保的焊接方式,符合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向。
在储能和动力电池行业日趋竞争激烈的今天,谁能在连接工艺上做到更稳定、更可靠,谁就能掌握更大的主动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