超声波焊是利用超声频率的机械振动能量,连接同种或异种金属、半导体、塑料及金属陶瓷等的特殊焊接方法。异种材料超声波焊的工艺要点主要如下:
一、焊接材料的选择与处理
材料特性匹配
异种材料的硬度、熔点和热膨胀系数等物理性能差异会影响焊接效果。一般来说,选择硬度差异不大的材料进行焊接较好。例如,当焊接铝和铜时,铝的硬度相对较低,铜的硬度较高,在焊接过程中要考虑这种硬度差对焊接压力和振动传递的影响。
材料的熔点差异也很关键。如果两种材料熔点相差过大,在焊接过程中,熔点低的材料可能会过早熔化,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。比如焊接钢和锡,钢的熔点远高于锡,焊接时要严格控制焊接能量,防止锡过度熔化。
表面清洁处理
焊接前必须对异种材料的表面进行清洁。表面的油污、氧化物和杂质等会阻碍超声波能量的传递,降低焊接质量。对于金属材料,可以采用化学清洗(如用酸溶液去除铁锈)、机械打磨(如用砂纸打磨掉表面氧化层)等方法。例如,在焊接不锈钢和钛合金时,先用丙酮清洗表面油污,然后用细砂纸轻轻打磨去除氧化层,确保表面光洁。
二、焊接参数的控制
超声振动频率和振幅
超声振动频率一般在 15 - 75kHz 之间。频率的选择取决于材料的性质和焊件的尺寸。对于异种材料焊接,要根据两种材料的弹性模量等因素综合考虑。例如,焊接塑料和金属时,由于塑料的弹性模量较低,通常选择较高的频率(如 40kHz 左右),这样可以更好地传递振动能量,使塑料和金属表面的分子间作用力增强。
振幅是影响焊接质量的重要因素。振幅一般在 5 - 25μm 之间。较大的振幅可以增加材料表面的摩擦和塑性变形,但振幅过大可能会导致材料表面损伤。在焊接异种材料时,要根据两种材料的硬度来调整振幅。如果一种材料硬,一种材料软,振幅过大可能会使软材料过度变形,所以要适当降低振幅,保证两种材料在焊接过程中都能达到合适的变形程度。
焊接压力
焊接压力对异种材料的紧密接触至关重要。合适的焊接压力可以使两种材料的界面紧密贴合,促进原子间的扩散和结合。压力过小,材料界面贴合不紧密,超声振动能量无法有效传递;压力过大,可能会挤出过多的材料,导致接头变薄,甚至损坏材料。例如,在焊接铜和铝时,焊接压力一般控制在 0.2 - 0.5MPa 之间,这个压力范围可以使铜和铝的界面充分接触,又不会对材料造成过大的挤压。
焊接时间
焊接时间的长短会影响焊接接头的质量。焊接时间过短,材料表面的氧化膜等杂质来不及破碎和排出,原子间的扩散和结合不充分;焊接时间过长,可能会导致材料过度受热、变形,甚至损坏。对于异种材料焊接,要根据材料的厚度和性质来确定焊接时间。例如,焊接薄的不锈钢片和铜片时,焊接时间可能只需 0.5 - 1 秒;而焊接较厚的异种金属材料,焊接时间可能需要 3 - 5 秒。
三、焊接接头设计
接头形式
异种材料超声波焊常用的接头形式有搭接接头和对接接头。搭接接头适用于大多数异种材料焊接,它可以提供较大的焊接面积,有利于能量传递和材料结合。例如,在焊接铝合金和镁合金时,采用搭接接头可以使两种合金的表面充分接触,增强焊接强度。对接接头在异种材料焊接中应用相对较少,但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会使用,如对于尺寸精度要求较高的异种材料焊接,需要精确控制接头的位置和尺寸时可以采用对接接头。
接头尺寸
接头的尺寸包括搭接宽度、对接厚度等。对于搭接接头,搭接宽度要根据材料的厚度和强度要求来设计。一般来说,材料越厚,搭接宽度应越大。例如,当焊接厚度为 2mm 的异种金属材料时,搭接宽度可设计为 8 - 10mm,这样可以保证足够的焊接面积,使接头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。对于对接接头,要注意控制对接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,确保两种材料能够紧密对接,使超声振动能量均匀分布在对接面上。